Tag: 心理健康

【空巢期】面對子女長大離家,父母應如何應對這個新的轉變? 給正在或準備經歷「空巢期」父母的建議 | 林震醫生 精神科專科

「空巢期」指的是當幼鳥長大,可以自行飛行覓食,不再住在鳥巢,不再與父母同吃同睡的現象。在成人生命週期中,隨著子女獨立或 結婚等原因離家後,這個原生家庭又回到只有夫妻二人的時候,此時家庭的發展週期亦進入所謂的「空巢期」。

【認識 ADHD】經常「左耳入、右耳出」?無辦法坐定?懷疑子女專注力不足?拆解 ADHD 專注力不足過動症 | 林震醫生 精神科專科

根據不同的研究報告顯示,每100名學齡兒童中,約有3至7人患有ADHD。ADHD 全名是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專注力不足/ 過度活躍症,至今科學家仍未能確立ADHD的成因,而且研究指出超過一半的ADHD患者都出現共病的現象,當中包括抑鬱症,焦慮症,讀寫障礙等。

【精神科】提升親子關係,不批評、多鼓勵、多引導!認識「正向家長管教」| 林震醫生 精神科專科

「正向家長管教」(Triple P–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me) ,此理論是由澳洲昆士蘭大學Prof. Matthew R. Sanders 經過二十多年研究,開發設計而成的親子教育訓練。此課程已經推行了三十多年,從澳洲走向世界各地,從歐美到亞洲。 其目的為增強家長對為人父母的信心,改善管教的技巧,並減低孩子將來出現行為問題的機會。

【精神科】為甚麼老人家都不聽勸喻,過分寵愛孫兒?心理學分析補償心理 | 林震醫生 精神科專科

筆者在會診期間曾經見過一位博士學歷的家長,他經常埋怨他的父母為何不聽他的勸喻,過分寵愛他們的孫仔,兩位老人家會跟隨孫仔的愛好買他喜歡的食物,讓孫仔又點癡肥,再者在所有節日兩位老人家都會無條件地送很多禮物給孫仔,這位博士家長雖然飽讀詩書,可惜卻不能理解兩位老人家的行為,筆者告訴他這可能是潛意識在作祟,首先他要理解什麼是「補償心理」 ?

【精神科】情商與智商 – 一個人的成功 到底EQ重要還是IQ重要 ? | 林震醫生 精神科專科

研究顯示, 一個人的成功,只有兩成歸諸智商的高低,八成則取決於情商。那些憤世嫉俗、孤芳自賞的人往往都是低情商的人。相反高情商的人, 在人生各領域都佔優勢,他們能將個人材華發揮到極限!「情商」(Emotional Quotient,簡稱EQ),即情緒商數,主要是指人在情緒、情感、意志、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。

【精神科】平衡時空還是集體記憶修改?從精神科看「曼德拉效應」| 林震醫生 精神科專科

曼德拉效應 (Mandela Effect) 是一個有趣的現象,可以泛指大眾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。最早聲稱有曼德拉效應現象是在2010年美國博客菲安娜 布梅,她發現自己記憶中南非總統曼德拉「應該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已經在監獄中死亡」,但現實是曼德拉沒有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死去,後來更被釋放,還當上南非總統,直至在2013年才逝世。曼德拉效應出現在全球各個地方有着無數的例子,包括國際品牌Logo、電影對白和名人事例。那麼我們可以完全信任自己的大腦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