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角度看「濕疹」-『濕疹剖析篇』(上) | 註冊中醫師 任立新博士

分享

27-9-2022

任立新博士 | 註冊中醫師

濕疹是香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,濕疹患者病發時患處會痕癢難耐。濕疹在中醫稱為「濕毒瘡」,並分為濕熱型﹑脾虛型﹑血虛風燥型。中醫會根據濕疹類型及視乎病者的體質而採用健脾、化濕、活血、清瀉的方法作治療。

甚麼是濕疹?

濕疹是香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,不論嬰幼兒或長者,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有機會患上,患者以嬰兒或兒童較為普遍,濕疹患者病發時患處會痕癢難耐。

濕疹在中醫稱為「濕毒瘡」,「濕」就是體內五臟六腑機能衰退引致濕阻,而「毒」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敏感反應。

濕疹有甚麼徵狀?

  • 可生於身體任何部位,例如耳部、頭、面、手、臍部、小腿等地方,但卻對稱分佈
  • 皮膚痕癢
  • 呈乾燥、紅腫
  • 搔癢時常引致皮膚麋爛水泡破裂,滲出瘡液、甚至會含膿
  • 結痂、脫屑
  • 當濕疹反覆發作時,患處皮膚變厚、粗糙,皮膚上的紋理十分明顯

濕疹有甚麼成因?

濕疹的成因大致分內在外在因素兩種。內在因素會直接誘發濕疹,而外在因素則會令症狀加重。

  • 內在因素:

    • 先天性脾胃虛弱型,脾胃無法轉化過量的食物引致痰濕囤積
    • 過量進食生冷寒凍、煎炸肥膩食物引致脾臟運作失常
    • 因情緒壓力傷及神明和血脈使血熱偏盛,或心火與脾濕蘊結引致發病
  • 外在因素:

    • 長期居住低窪地方
    • 經常濕身涉水
    • 長期依賴抑制性藥物
延伸閱讀  月餅營養拆解 「月」食越健康 | 註冊營養師 陳沛聰

濕疹患者主要分成什麼類型?

  • 濕熱型(急性濕疹)

    • 發病急、皮膚損破灼熱、黃液淋漓、痕癢不止、常見腹脹口渴、便秘、小便短赤
  • 脾虛型(亞急性濕疹)

    • 發病較緩、皮膚損破微紅、發癢流水、胃口欠佳、精神疲倦、小腹脹、大便稀薄
  • 血虛風燥型 (慢性濕疹)

    • 慢性久病、皮膚損破色暗、非常痕癢但不流黃液或水液

濕疹在中醫學中能斷尾嗎?

中藥內服、外洗、針灸加上拔罐,臨床證實是最有效根治濕疹的療法。方針是把體內積聚的熱毒引發出來而予以排除,視乎病者的體質而採用健脾、化濕、活血、清瀉的方法改善體質,令機能回復正常。

下集︰中醫角度看「濕疹」-『濕疹治理篇』(下) | 註冊中醫師 任立新博士

原文原載於MEDcentra

任立新博士 | 註冊中醫師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