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母乳餵哺】中醫8個快速上奶小貼士 – 解決產後媽媽的缺乳難題 | 註冊中醫師 石詠珊

分享

30-03-2023

石詠珊 | 註冊中醫師

 

常常聽到產後媽媽要上奶催乳,容易擔心自己乳汁不足又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缺乳的難題。

 

在中醫角度,為何會缺乳?

哺乳期缺乳的常見特點

哺乳期,乳汁過少或全無,中醫稱為「缺乳」。而最常發生是在產後第2-15日內,有些人會在整個哺乳期都發生。而乳汁缺乏與否是根據乳汁分泌多寡與是否足夠餵養嬰兒為標準。 常見有以下特點:

  • 哺乳期乳房不脹,乳汁稀少
  • 產後都完全無乳汁
  • 產後哺乳正常,但因突然發燒或其他原因所傷,乳汁驟減,不足以餵養嬰兒

 

缺乳常見的原因

以上情況都會令產後媽媽十分擔心, 而在中醫角度, 缺乳常見原因有以下2大類: 

 

  1. 氣血虛弱

首先要了解乳汁是媽媽為新生兒製造的食物, 而媽媽製造乳汁時需要自己有足夠原材料, 即是氣血來轉化成乳汁。常見婦女會在懷孕期間或產後,氣血十分虛弱,當氣血不足以化為乳汁,就會發生缺乳的情況。

 

  1. 肝鬱氣滯

除此之外,乳房屬於肝經及胃經通行的地方,當情志影響或睡眠不足,令肝氣鬱滯,令乳脈瘀滯,或者曾經進行乳房手術,部份乳腺受損,乳汁都不能順行出。而這種情況沒有改善的話,乳房持續出現脹硬疼痛, 出現俗稱石頭胸的症狀,乳汁就更難排出。 

 

8個快速上奶小貼士

媽媽在剛生產時初乳一般都會較少,乳房會在約36小時後有脹感,以下8個貼士可以幫助快速上奶:

  1. 以食物調養脾胃

脾胃是生化氣血的重要地方,當產後媽媽需要氣血修復身體,同時要大量氣血轉化成乳汁的時候, 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就非常重要。例如飲用炒米茶和上奶湯水都是健脾益氣的好方法。

 

  1. 補充足夠水份

母乳成份當中有80%是水分,因此生化乳汁是需要大量水份,建議餵哺前後都飲至少1杯溫水,而每日大約攝取2.5公升水份,以幫助乳汁分泌,而及避免乳汁太濃引起乳汁不行的問題。

 

  1. 避免進食傷害脾胃的食品

中醫認為生冷(例如:刺生、沙律等)、辛辣(例始:辣椒、胡椒等)、肥膩(例始:雞皮、肥牛等)食物、酒精、咖啡及奶茶等刺激性飲料會損傷脾胃,影響乳汁生化, 建議懷孕期間就開始避免進食,直至哺乳期就可以更輕鬆調養。

延伸閱讀  羽衣甘藍

 

  1. 保持愉快心情

產後要適應新的生活方式難免會容易情緒, 但想輕鬆上奶就要讓乳房相關的經絡氣機暢行, 因此多讓自己保持愉快心情是十分重要。

 

  1. 多讓新生兒直接吸乳頭

當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,能疏通乳房經絡氣機, 而且增加乳汁分泌。而媽媽不用等到有乳房脹的「上奶」感覺才開始餵哺。因為乳房受到寶寶刺激後會加快母乳分泌,而且初乳營養成分十分高,能刺激嬰兒腸臟蠕動,同時加快排出胎便,減輕新生兒黃疸的情況。

  1. 爭取休息時間

產後媽媽會忽略自己的睡眠時間,長期缺乏足夠休息會做成氣血不足, 往往會出現而乳汁不足,因此建議及暈與其他照顧者多溝通,讓媽媽可以有更多時間睡覺。

 

  1. 按摩乳房

簡單輕柔地按摩乳房可以疏通乳房經絡,幫助乳汁通行。

 

  1. 排出多餘乳汁

如媽媽餵奶後仍感乳房脹硬,則需要以按摩或吸奶器吸出剩餘母乳,因為過度囤積,阻塞經絡,容易引發乳腺炎。

有助上奶的常用湯水及食物

肉類:章魚、豬腳、魚類、雞腳。

蔬菜類:青木瓜、節瓜、絲瓜、黃豆及豆腐、花生等。

藥材類:紅棗、通草、當歸

 

避免進食的5種食物

避免進食:人參、韭菜、麥芽、神曲、山楂

塞奶及乳腺炎的處理方法

在哺乳過程中,如發現乳房出現硬塊,有可能是出現乳腺管阻塞,輕微情況的話, 自行溫柔按摩或增加吸奶次數,情況就會好轉。但如出現發燒病狀,乳房局部出現紅腫熱痛,有機會已發展成乳腺炎,未有正確處理的話有機會惡化成乳腺膿瘍。因此情況持續未有改善的話,建議求醫。

 

何時需要中醫介入?

產後婦女普婦體質較為虛弱,建議產後首星期諮詢你的中醫師,評估奶水及身體的情況,以便及早定立坐月子的注意事項,有需要時可服用中藥或針灸調理,有助於上奶和身體修復。


分享